SQL语言的分类

SQL语言共分为四大类: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控制语言DCL。

  1. 数据查询语言DQL
    数据查询语言DQL基本结构是由SELECT子句,FROM子句,WHERE子句组成的查询块:SELECT <字段名表>FROM <表或视图名>WHERE <查询条件>

  2. 数据操纵语言DML
    数据操纵语言DML主要有三种形式:

  1. 插入:INSERT
  2. 更新:UPDATE
  3. 删除:DELETE
  1. 数据定义语言DDL
    数据定义语言DDL用来创建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表、视图、索引、同义词、聚簇等如:CREATE TABLE / VIEW / INDEX / SYN / CLUSTER| 表 视图 索引 同义词 簇。DDL操作是隐性提交的!不能rollback

  2. 数据控制语言DCL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来授予或回收访问数据库的某种特权,并控制数据库操纵事务发生的时间及效果,对数据库实行监视等。如:

  • GRANT:授权。

  • ROLLBACK [WORK] TO [SAVEPOINT]:回退到某一点。回滚—ROLLBACK回滚命令使数据库状态回到上次最后提交的状态。其格式为:SQL>ROLLBACK;

  • COMMIT [WORK]:提交。在数据库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时,只有当事务在提交到数据库时才算完成。在事务提交前,只有操作数据库的这个人才能有权看到所做的事情,别人只有在最后提交完成后才可以看到。提交数据有三种类型:显式提交、隐式提交及自动提交。下面分别说明这三种类型。

    • 显式提交
      用COMMIT命令直接完成的提交为显式提交。其格式为:SQL>COMMIT;

    • 隐式提交
      用SQL命令间接完成的提交为隐式提交。这些命令是:ALTER,AUDIT,COMMENT,CONNECT,CREATE,DISCONNECT,DROP,EXIT,GRANT,NOAUDIT,QUIT,REVOKE,RENAME。

    • 自动提交
      若把AUTOCOMMIT设置为ON,则在插入、修改、删除语句执行后,系统将自动进行提交,这就是自动提交。其格式为:SQL>SET AUTOCOMMIT ON;

慢查询

  1. 开启满查询

    1
    2
    3
    long_query_time=1
    slow-query-log=on
    slow-query-log-file=/var/lib/mysql/slowquery.log
  2. 查看进程

1
SHOW PROCESSLIS

状态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Checking table:正在检查数据表(这是自动的)。

Closing tables:正在将表中修改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中,同时正在关闭已经用完的表。这是一个很快的操作,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就应该确认磁盘空间是否已经满了或者磁盘是否正处于重负中。

Connect Out:复制从服务器正在连接主服务器。

Copying to tmp table on disk:由于临时结果集大于tmp_table_size,正在将临时表从内存存储转为磁盘存储以此节省内存。

Creating tmp table:正在创建临时表以存放部分查询结果。

deleting from main table:服务器正在执行多表删除中的第一部分,刚删除第一个表。

deleting from reference tables:服务器正在执行多表删除中的第二部分,正在删除其他表的记录。

Flushing tables:正在执行FLUSH TABLES,等待其他线程关闭数据表。

Killed:发送了一个kill请求给某线程,那么这个线程将会检查kill标志位,同时会放弃下一个kill请求。MySQL会在每次的主循环中检查kill标志位,不过有些情况下该线程可能会过一小段才能死掉。如果该线程程被其他线程锁住了,那么kill请求会在锁释放时马上生效。

Locked:被其他查询锁住了。

Sending data:正在处理SELECT查询的记录,同时正在把结果发送给客户端。

Sorting for group:正在为GROUP BY做排序。

Sorting for order:正在为ORDER BY做排序。

Opening tables:这个过程应该会很快,除非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在执ALTER TABLE或LOCK TABLE语句行完以前,数据表无法被其他线程打开。正尝试打开一个表。

Removing duplicates:正在执行一个SELECT DISTINCT方式的查询,但是MySQL无法在前一个阶段优化掉那些重复的记录。因此,MySQL需要再次去掉重复的记录,然后再把结果发送给客户端。

Reopen table:获得了对一个表的锁,但是必须在表结构修改之后才能获得这个锁。已经释放锁,关闭数据表,正尝试重新打开数据表。

Repair by sorting:修复指令正在排序以创建索引。

Repair with keycache:修复指令正在利用索引缓存一个一个地创建新索引。它会比Repair by sorting慢些。

Searching rows for update:正在讲符合条件的记录找出来以备更新。它必须在UPDATE要修改相关的记录之前就完成了。

Sleeping:正在等待客户端发送新请求.

System lock:正在等待取得一个外部的系统锁。如果当前没有运行多个mysqld服务器同时请求同一个表,那么可以通过增加--skip-external-locking参数来禁止外部系统锁。

Upgrading lock:INSERT DELAYED正在尝试取得一个锁表以插入新记录。

Updating:正在搜索匹配的记录,并且修改它们。

User Lock:正在等待GET_LOCK()。

Waiting for tables:该线程得到通知,数据表结构已经被修改了,需要重新打开数据表以取得新的结构。然后,为了能的重新打开数据表,必须等到所有其他线程关闭这个表。以下几种情况下会产生这个通知:FLUSH TABLES tbl_name, ALTER TABLE, RENAME TABLE, REPAIR TABLE, ANALYZE TABLE,或OPTIMIZE TABLE。

waiting for handler insert:INSERT DELAYED已经处理完了所有待处理的插入操作,正在等待新的请求。
  1. explain来了解SQL执行的状态

explain显示了mysql如何使用索引来处理select语句以及连接表。可以帮助选择更好的索引和写出更优化的查询语句。

使用方法:explain sql语句;

例如:explain select surname,first_name form a,b where a.id=b.id

EXPLAIN列的解释:

1
2
3
4
5
6
7
8
table:显示这一行的数据是关于哪张表的
type:这是重要的列,显示连接使用了何种类型。从最好到最差的连接类型为const、eq_reg、ref、range、indexhe和ALL
possible_keys:显示可能应用在这张表中的索引。如果为空,没有可能的索引。可以为相关的域从WHERE语句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语句
key:实际使用的索引。如果为NULL,则没有使用索引。很少的情况下,MYSQL会选择优化不足的索引。这种情况下,可以在SELECT语句 中使用USE INDEX(indexname)来强制使用一个索引或者用IGNORE   INDEX(indexname)来强制MYSQL忽略索引
key_len:使用的索引的长度。在不损失精确性的情况下,长度越短越好
ref:显示索引的哪一列被使用了,如果可能的话,是一个常数
rows:MYSQL认为必须检查的用来返回请求数据的行数
Extra:关于MYSQL如何解析查询的额外信息。可以看到的坏的例子是Using temporary和Using filesort,意思MYSQL根本不能使用索引,结果是检索会很慢

extra列返回的描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istinct:一旦MYSQL找到了与行相联合匹配的行,就不再搜索了
Not exists: MYSQL优化了LEFT JOIN,一旦它找到了匹配LEFT JOIN标准的行,就不再搜索了
Range checked for each Record(index map:#):没有找到理想的索引,因此对于从前面表中来的每一个行组合,MYSQL检查使用哪个索引,并用它来从表中返回行。这是使用索引的最慢的连接之一
Using filesort:看到这个的时候,查询就需要优化了。MYSQL需要进行额外的步骤来发现如何对返回的行排序。它根据连接类型以及存储排序键值和匹配条件的全部行的行指针来排序全部行
Using index:列数据是从仅仅使用了索引中的信息而没有读取实际的行动的表返回的,这发生在对表的全部的请求列都是同一个索引的部分的时候
Using temporary:看到这个的时候,查询需要优化了。这里,MYSQL需要创建一个临时表来存储结果,这通常发生在对不同的列集进行ORDER BY上,而不是GROUP BY上
Where used:使用了WHERE从句来限制哪些行将与下一张表匹配或者是返回给用户。如果不想返回表中的全部行,并且连接类型ALL或index,这就会发生,或者是查询有问题不同连接类型的解释(按照效率高低的顺序排序)
const:表中的一个记录的最大值能够匹配这个查询(索引可以是主键或惟一索引)。因为只有一行,这个值实际就是常数,因为MYSQL先读这个值然后把它当做常数来对待
eq_ref:在连接中,MYSQL在查询时,从前面的表中,对每一个记录的联合都从表中读取一个记录,它在查询使用了索引为主键或惟一键的全部时使用
ref:这个连接类型只有在查询使用了不是惟一或主键的键或者是这些类型的部分(比如,利用最左边前缀)时发生。对于之前的表的每一个行联合,全部记录都将从表中读出。这个类型严重依赖于根据索引匹配的记录多少—越少越好
range:这个连接类型使用索引返回一个范围中的行,比如使用>或<查找东西时发生的情况
index:这个连接类型对前面的表中的每一个记录联合进行完全扫描(比ALL更好,因为索引一般小于表数据)
ALL:这个连接类型对于前面的每一个记录联合进行完全扫描,这一般比较糟糕,应该尽量避免

type返回的描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表示表的连接类型,性能由好到差的连接类型为 :
system:表中仅有一行,即常量表
const:单表中最多有一个匹配行,例如 primary key 或者 unique index
eq_ref:对于前面的每一行,在此表中只查询一条记录,简单来说,就是多表连接中使用 primary key 或者 unique index
ref:与 eq_ref 类似,区别在于不是使用 primary key 或者 unique index ,而是使用普通的索引
ref_or_null:与 ref 类似,区别在于条件中包含对 NULL 的查询
index_merge:索引合并优化
unique_subquery:in 的后面是一个查询主键字段的子查询
index_subquery:与 unique_subquery 类似,区别在于 in 的后面是查询非唯一索引字段的子查询
range:单表中的范围查询
index:对于前面的每一行,都通过查询索引来得到数据
all:对于前面的每一行,都通过全表扫描来得到数据

MyISAM InnoDB区别:

  1. 存储结构
    MyISAM:每个MyISAM在磁盘上存储成三个文件。第一个文件的名字以表的名字开始,扩展名指出文件类型。.frm文件存储表定义。数据文件的扩展名为.MYD (MYData)。索引文件的扩展名是.MYI (MYIndex)。
    InnoDB:所有的表都保存在同一个数据文件中(也可能是多个文件,或者是独立的表空间文件),InnoDB表的大小只受限于操作系统文件的大小,一般为2GB。

  2. 存储空间
    MyISAM:可被压缩,存储空间较小。支持三种不同的存储格式:静态表(默认,但是注意数据末尾不能有空格,会被去掉)、动态表、压缩表。
    InnoDB:需要更多的内存和存储,它会在主内存中建立其专用的缓冲池用于高速缓冲数据和索引。

  3. 可移植性、备份及恢复
    MyISAM:数据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所以在跨平台的数据转移中会很方便。在备份和恢复时可单独针对某个表进行操作。
    InnoDB:免费的方案可以是拷贝数据文件、备份 binlog,或者用 mysqldump,在数据量达到几十G的时候就相对痛苦了。

  4. 事务支持
    MyISAM:强调的是性能,每次查询具有原子性,其执行数度比InnoDB类型更快,但是不提供事务支持。
    InnoDB:提供事务支持事务,外部键等高级数据库功能。 具有事务(commit)、回滚(rollback)和崩溃修复能力(crash recovery capabilities)的事务安全(transaction-safe (ACID compliant))型表。

  5. AUTO_INCREMENT
    MyISAM:可以和其他字段一起建立联合索引。引擎的自动增长列必须是索引,如果是组合索引,自动增长可以不是第一列,他可以根据前面几列进行排序后递增。
    InnoDB:InnoDB中必须包含只有该字段的索引。引擎的自动增长列必须是索引,如果是组合索引也必须是组合索引的第一列。

  6. 表锁差异
    MyISAM:只支持表级锁,用户在操作myisam表时,select,update,delete,insert语句都会给表自动加锁,如果加锁以后的表满足insert并发的情况下,可以在表的尾部插入新的数据。
    InnoDB:支持事务和行级锁,是innodb的最大特色。行锁大幅度提高了多用户并发操作的新能。但是InnoDB的行锁,只是在WHERE的主键是有效的,非主键的WHERE都会锁全表的。

  7. 全文索引
    MyISAM:支持 FULLTEXT类型的全文索引
    InnoDB:不支持FULLTEXT类型的全文索引,但是innodb可以使用sphinx插件支持全文索引,并且效果更好。

  8. 表主键
    MyISAM:允许没有任何索引和主键的表存在,索引都是保存行的地址。
    InnoDB:如果没有设定主键或者非空唯一索引,就会自动生成一个6字节的主键(用户不可见),数据是主索引的一部分,附加索引保存的是主索引的值。

  9. 表的具体行数
    MyISAM:保存有表的总行数,如果select count() from table;会直接取出出该值。
    InnoDB:没有保存表的总行数,如果使用select count(
    ) from table;就会遍历整个表,消耗相当大,但是在加了wehre条件后,myisam和innodb处理的方式都一样。

  10. CURD操作
    MyISAM:如果执行大量的SELECT,MyISAM是更好的选择。
    InnoDB:如果你的数据执行大量的INSERT或UPDATE,出于性能方面的考虑,应该使用InnoDB表。DELETE 从性能上InnoDB更优,但DELETE FROM table时,InnoDB不会重新建立表,而是一行一行的删除,在innodb上如果要清空保存有大量数据的表,最好使用truncate table这个命令。

  11. 外键
    MyISAM:不支持
    InnoDB:支持
    通过上述的分析,基本上可以考虑使用InnoDB来替代MyISAM引擎了,原因是InnoDB自身很多良好的特点,比如事务支持、存储 过程、视图、行级锁定等等,在并发很多的情况下,相信InnoDB的表现肯定要比MyISAM强很多。另外,任何一种表都不是万能的,只用恰当的针对业务类型来选择合适的表类型,才能最大的发挥MySQL的性能优势。如果不是很复杂的Web应用,非关键应用,还是可以继续考虑MyISAM的,这个具体情况可以自己斟酌。

  12. 存储引擎选择的基本原则

    • 采用MyISAM引擎

      • R/W > 100:1 且update相对较少
      • 并发不高
      • 表数据量小
      • 硬件资源有限
    • 采用InnoDB引擎

      • R/W比较小,频繁更新大字段
      • 表数据量超过1000万,并发高
      • 安全性和可用性要求高
    • 采用Memory引擎

      • 有足够的内存
      • 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不高,如在线人数和session等应用
      • 需要定期归档数据